淨零12大關鍵戰略 月底出爐

2022/12/07
新聞說明
       預計12月底,國科會將針對2050淨零碳排制定12項關鍵戰略,其中能源是重中之重。根據規劃,2026~2030年間,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將新增近2兆元投資,目標在2030年把裝置容量合計提高到43.1GW。另外亦規劃氫能在2030年實現混氫5%發電的示範目標。

影響分析
       今年3月底,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針對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4大轉型,擬訂12項關鍵戰略,分別是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近日,國科會召開第二次委員會議,因應2050淨零目標,通過淨零科技方案,預計2023年投入119億元科技預算,發展氫能發電、氫能儲運技術、深層地熱、並建立鋰、鎳、金、稀土等關鍵戰略金屬物資回收應用機制。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PCB與其他零組件之關鍵供應鏈,邁向淨零是台灣企業不可迴避的重大任務。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今年啟動「台灣PCB溫室氣體盤查與策略研究」,當中指出透過開源 – 再生能源採購與建置、節流 – 企業自主節能與減廢,台灣PCB產業將有機會達到2030年減少30%碳排放的目標。但若要進一步實現2050零碳排,則必須要找到突破性新科技,包括儲能、氫能、碳捕捉等皆是現階段政府、法人與民間企業積極投入資源研究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