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專區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與運作機制評析
2023/03/21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與運作機制評析
紀妤臻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一、CCX發展演進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是全世界第一個自願性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排放權交易市場,專為北美及巴西的碳排放源與碳抵銷權(Carbon Offsets)進行交易,期望透過自由市場的力量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藉此鼓勵永續農業與森林管理等方面之創新。CCX源於2000年五月,由芝加哥The Joyce Foundation贊助的可行性研究,該計畫承諾透過兩個階段 的逐年減量策略來減少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全氟碳化物和氫氟碳化物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
CCX於2003年正式以會員制運作,會員橫跨各個產業部門,包括美國最大的電力企業American Electric Power(AEP)、杜邦(DuPont)、福特(Ford)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作為全世界首個排放權交易市場,CCX迅速在各地開枝散葉、擴大影響力,包括歐洲、加拿大、印度、中國大陸等地皆有其合作機構或子公司。然而,美國氣候政治的不穩定性,讓買、賣雙方的交易活動漸漸沈寂,最終CCX在2010年7月被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以6.22億美元收購,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走入歷史。
二、CCX運作機制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可簡單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會員需在登錄處(Registry)進行註冊,再透過交易平台(Trading Platform)與買方、賣方交易碳權,而每日的交易狀況都會透過清算與結帳操作平台(Clearing and Settlement Platform)記錄,以提供會員最新的市場資訊以及監視排放數據。
根據CCX的管理規章,在交易所內交易的碳金融工具(Carbon Financial Instrument, CFI)須進行登錄,並且以產生年份來分列,不可將未來年度的額度提前支用。簡而言之,碳金融額度的交易方式分為「配額」與「補償」,配額交易是依照會員排放基線與排放減量期程而分配給交易會員與協會會員的量,也會按森林碳匯與節約用電來分配。而補償交易是由合格的減量專案所產生的,例如:在美國境內掩埋場甲烷氣處理作業、農業甲烷氣處理作業、植林碳匯作業、農場碳匯作業、在巴西境內燃料轉換、掩埋場甲烷氣處理、再生能源與植林作業。
三、觀察重點
自願性的碳交易市場要能成功,除了企業積極監控並減少自己的排放量,政府能否提供一個強制性的減排目標也是關鍵。不過,政府設定強制性目標就像雙面刃,也可能使得碳補償機制被濫用,反而助長企業的「漂綠」行為。如何提高企業在碳交易市場中的利益,以及促進企業發展綠色創新才是真正能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解方。
參考文獻
黃舒伶(2007)美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之作法--芝加哥氣候交易所(https://magazine.twenergy.org.tw/Cont.aspx?CatID=27&ContID=1240),取用日期:2023/2/7。
謝豔梅(2010)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啟示(https://e-info.org.tw/node/62068),取用日期:2023/2/2。
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2005)芝加哥氣候交易所(https://proj.ftis.org.tw/eta/tech/Tghg055.pdf),取用日期:2023/2/2。
本篇資訊來自經濟部工業局112年度專案計畫,計畫名稱:印刷電路板產業淨零碳排推動。
紀妤臻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一、CCX發展演進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是全世界第一個自願性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排放權交易市場,專為北美及巴西的碳排放源與碳抵銷權(Carbon Offsets)進行交易,期望透過自由市場的力量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並藉此鼓勵永續農業與森林管理等方面之創新。CCX源於2000年五月,由芝加哥The Joyce Foundation贊助的可行性研究,該計畫承諾透過兩個階段 的逐年減量策略來減少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全氟碳化物和氫氟碳化物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
CCX於2003年正式以會員制運作,會員橫跨各個產業部門,包括美國最大的電力企業American Electric Power(AEP)、杜邦(DuPont)、福特(Ford)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作為全世界首個排放權交易市場,CCX迅速在各地開枝散葉、擴大影響力,包括歐洲、加拿大、印度、中國大陸等地皆有其合作機構或子公司。然而,美國氣候政治的不穩定性,讓買、賣雙方的交易活動漸漸沈寂,最終CCX在2010年7月被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以6.22億美元收購,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走入歷史。
二、CCX運作機制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交易系統可簡單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會員需在登錄處(Registry)進行註冊,再透過交易平台(Trading Platform)與買方、賣方交易碳權,而每日的交易狀況都會透過清算與結帳操作平台(Clearing and Settlement Platform)記錄,以提供會員最新的市場資訊以及監視排放數據。
根據CCX的管理規章,在交易所內交易的碳金融工具(Carbon Financial Instrument, CFI)須進行登錄,並且以產生年份來分列,不可將未來年度的額度提前支用。簡而言之,碳金融額度的交易方式分為「配額」與「補償」,配額交易是依照會員排放基線與排放減量期程而分配給交易會員與協會會員的量,也會按森林碳匯與節約用電來分配。而補償交易是由合格的減量專案所產生的,例如:在美國境內掩埋場甲烷氣處理作業、農業甲烷氣處理作業、植林碳匯作業、農場碳匯作業、在巴西境內燃料轉換、掩埋場甲烷氣處理、再生能源與植林作業。
三、觀察重點
自願性的碳交易市場要能成功,除了企業積極監控並減少自己的排放量,政府能否提供一個強制性的減排目標也是關鍵。不過,政府設定強制性目標就像雙面刃,也可能使得碳補償機制被濫用,反而助長企業的「漂綠」行為。如何提高企業在碳交易市場中的利益,以及促進企業發展綠色創新才是真正能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解方。
參考文獻
黃舒伶(2007)美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之作法--芝加哥氣候交易所(https://magazine.twenergy.org.tw/Cont.aspx?CatID=27&ContID=1240),取用日期:2023/2/7。
謝豔梅(2010)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啟示(https://e-info.org.tw/node/62068),取用日期:2023/2/2。
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2005)芝加哥氣候交易所(https://proj.ftis.org.tw/eta/tech/Tghg055.pdf),取用日期:2023/2/2。
本篇資訊來自經濟部工業局112年度專案計畫,計畫名稱:印刷電路板產業淨零碳排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