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導入碳盤查案例評析

2023/12/05
區塊鏈技術導入碳盤查案例評析
紀妤臻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除了常見的NFT、虛擬貨幣應用,不少企業開始將這項技術導入供應鏈管理。以製造業為例,區塊鏈技術主要用於計算原料與產品的碳足跡,以追蹤製造或運送中的排放熱點,期望有效減少碳排放量。本文介紹兩個案例,並且說明當前常見的技術應用情境,最後指出導入區塊鏈技術來因應淨零碳排浪潮有哪些效益及挑戰。

一、    案例簡介
1.    企業名稱:Topl
        2017年成立的Topl是以影響為中心、ESG優先,發展區塊鏈的公司,提供各種ESG創新服務,為客戶解決當前供應鏈管理和認證方法的方案,並運用區塊鏈協助企業建立ESG平台。透過BaaS(區塊鏈即服務)能夠使組織大幅降低認證成本,並圍繞ESG計劃建立信任和透明度。目前Topl主要發展ESG、碳追蹤、數據驗證等項目,建立可追溯(可追溯產品,如細節和精確度)、透明(可在供應鏈的任何點訪問特定產品的資訊)、安全(可靠的資訊安全性,消除對數據丟失或操縱的恐懼,並減少錯誤或違規數量)、可擴展(此技術更節能、輕便,即使通過簡單的設備也可使用 Topl 區塊鏈,只需少量的資源來維護)的解決方案。
2.    企業名稱:Circulor 
        2018年於英國成立的區塊鏈新創公司Circulor,提供將區塊鏈技術導入產業供應鏈的服務,協助客戶展現責任採購、監控碳排以及推動循環經濟。Circulor目前主要提供電池護照(Battery Passports)解決方案,幫助Volvo、Tesla等電動車廠進行供應鏈管理。電池護照用於追蹤製造過程中的關鍵礦物,並為電池標記數位身份,不僅可以讓車主、企業與監管機構了解關於電池的生產資訊,未來也能回收再利用電池內的部分材料。

二、    應用情境說明
雙軸轉型(Twin Transformation)已成為時下企業共同追逐的趨勢,訴求永續發展及數位化時,區塊鏈技術可幫助組織優化管理策略,本文舉出與供應鏈碳管理相關之應用情境:
*碳排監測:組織可使用與物聯網(IoT)相容的智慧感測器,針對原料、製造、運送等不同階段,找出其中的碳排熱點並計算產品碳足跡,或是藉由監測結果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浪費。
*製造透明化/原料回收:以電動車產業為例,可用於追蹤製造電動汽車所需的產品和元件級碳排放,並為追蹤抵消過程提供基線。電動車的電池有90%原料可回收,未來可進行多方和單個技術堆疊的實時供應跟追蹤,幫助實現集中式回收系統。
*資料共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宣告,透明乾淨能源、碳市場、氣候金融,皆需區塊鏈作為輔助。尤其目前ESG當道,企業更需要藉由區塊鏈技術佐證自身的永續經營數據。因此,氣候、碳盤查資料共享是必須與區塊鏈掛鉤之領域。
*碳權證券化:將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證券化,使其成為可交易、可追蹤的合格碳排放單位。

三、    區塊鏈技術導入之效益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及可追溯性,在生產與消費的過程中記錄參與者、供應商、消費者與監管機構等。而透過監測和報告減排交易,可以消除任何雙重計算問題、改善資金流和幫助建立信任。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促進再生能源,並透過建立一個更透明和永續的能源系統來促進環境法規發展。根據目前眾多的應用案例,導入區塊鏈技術的重點效益包括:
*降低人力成本:過往進行碳盤查作業時,組織內部需要有大量人力搜集相關紙本資料,若還要交由第三方認證機構驗證,整個作業至少費時四至六個月。經由AIoT、雲端存儲與區塊鏈技術,可大幅減少組織內跨部門的人力溝通成本,僅費時一至二個月。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利用AIoT技術,在設備上安裝感知、監測工具,可識別效率低下的設備與流程,或是提前預測設備維護需求,透過減少停機時間和改善生命週期來提高峰值產出。
*有效追蹤範疇三碳排:透過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使用標準產品碳排放的文件格式上,讓供應鏈上的公司可以在透明並且安全的一致性碳排標準資料格式下,進行碳排放的資訊交換作業及收集統計。
*供應鏈管理透明化:可追蹤供應鏈中的產品和物料的特性,有助於減少非法或非永續性作為造成的環境損害。而企業也能針對高碳排的供應商,結合衛星監控、地理位置追蹤以及區塊鏈技術,進而達到永續採購、有效管理供應鏈廠商。
*建立消費者信任:藉由更透明和分散的方法來追蹤交易過程,為消費者提供產品生命週期中的所有詳細審計記錄。此外,在食品業中也經常用於建立生產履歷,可提升綠色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不過,自從區塊鏈技術萌芽、開始被各大企業導入使用以來,至今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首先,中小企業對於碳盤查的認知及區塊鏈的相關知識不足,而大企業雖有永續部門處理碳盤查事務,但因盤查過程涉及多個部門,彼此間跨部門協作費時且有難度;第二,建立區塊鏈碳盤查平台時,須考量與舊有系統的資料交換、串接等問題,因此前期建置平台成本較高,使用者也需要重新適應新系統。同時,企業的基礎設備如何應用AIoT,將第一手數據資料標準化、格式化後再上傳平台,也是目前需要花較多心力的技術難題;第三,潛在使用者對於區塊鏈的信任度不夠,因為共用一個平台資料庫,企業多半擔憂商業機密外洩或是失去競爭力而不願意共享資料,所以區塊鏈平台的資安問題是經營者關切的重要議題。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導入碳盤查可幫助企業大幅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但該技術並非必須、也無急迫性,若想要將這項技術普及化,還得要有更強勁的動機及利益驅動才能擴大市場參與者。 


參考文獻
Hamza Badamasi (2022) “7 Ways in Which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Improve Carbon Trading Transparency” (https://earth.org/blockchain-technology-carbon-trading/), 取用日期:2023年4月24日。
Shruthi Rao (2023) “How To Track Carbon Offsets From Factory To Consumer Using Next-Gen Blockchains” (https://reurl.cc/pLldK8), 取用日期:2023年4月24日。
TechNews(2022)〈第七屆臺灣區塊鏈愛好者年會精彩回顧,七場精彩講座一次捕捉〉(https://reurl.cc/4QKRqX),取用日期:2023年4月17日。
莊士逸(2023)〈區塊鏈在永續發展的機會與挑戰〉(https://reurl.cc/rLyxky),取用日期:2023年5月8日。
Kathleen O'Reilly, Manju George & Karen O’Regan (2023) “30 digital solutions to power decarbonization for industries at scale” (https://reurl.cc/KM7jAj),取用日期:2023年5月8日。
張詠晴(2020)〈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用Hyperledger追蹤碳足跡!區塊鏈將如何幫助我們節能減碳?〉(https://reurl.cc/EGxZWa),取用日期:2023年5月8日。
張庭瑋(2022)〈減碳、有償碳排成國際趨勢,區塊鏈如何幫助企業永續經營?〉(https://reurl.cc/Y8g93a),取用日期:202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