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專區
臺灣碳權交易所(TCX)與運作機制評析
2024/03/20
臺灣碳權交易所(TCX)與運作機制評析
1. TCX發展演進
2023年8月,臺灣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共同投資成立,目標係藉由建置交易平台以媒合供需,鼓勵企業減碳或碳移除行為,進一步帶動低碳甚至負碳創新產業成長及發展,共同加速臺灣淨零轉型進程。TCX未來將依據碳權的性質及對象分為三大交易板塊,包含台灣碳權交易的自願減量額度、增量抵換,以及代購國外碳權交易。除此之外也提供有關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
2023年12月,「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正式開板,象徵臺灣正式邁入碳有價時代。首批上架7個碳權專案,專案類型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前述專案案場均位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賣方則來自瑞士、英國、新加坡和臺灣。首日交易共有中鋼、台積電、玉山金、奇美及國泰金等27家企業參與,共交易88,520噸二氧化碳當量之碳權,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約4至12美元之間,充分顯示產業界對於淨零轉型的高度重視。而TCX第二批國際碳權預計於今(2024)年3月底上架,預計納入可符合蘋果供應鏈需求的自然碳匯。至於台灣碳權交易方面,TCX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依環境部相關法令進度而定,但目標仍維持今(2024)年,最快可能會在7月上架」。
2. TCX運作機制
TCX屬於自願性碳權市場,主要提供三項業務:台灣碳權交易、國際碳權交易以及碳諮詢與宣導服務。TCX率先啟動國際碳權交易業務,交易採用美元計價,以利未來接軌國際。同時也為保障買賣雙方交易安全,採信託帳戶交易模式,平台之編碼原則充分運用虛擬帳戶、法人統編及交易類型,能夠有效掌握碳權買賣的金流,確保雙方的權益。
在碳權使用部分,買方購入碳權後,僅能持有、註銷或移轉至買方國際碳權核發機構之帳戶,不得再於碳交所平台進行轉售。同時,購買國際自願性碳權,不可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台灣碳費。
而台灣碳權交易方面,環境部於2023年底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簡稱碳交易辦法)草案,訂出三種台灣碳權的買賣方式:定價交易、協議交易,以及拍賣。適用現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及早期的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官方核發的減量額度。買方須符合《氣候法》明訂的減量額度四項用途:抵換開發案溫室氣體增量、扣抵碳費、扣除進口產品的排碳差額(若台灣實施碳邊境管制)以及抵銷超額排放(若台灣實施總量管制)等,TCX預計於2024年中,上線第一筆台灣碳權,提供交易。
3. 觀察重點
TCX揭牌後短短4個月內即完成碳交易資訊系統的建置,並且導入具國際聲譽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認證之自願性碳權,並完成8.8萬噸的交易紀錄,效率可見一斑。首日成績固然令人驚艷,但接下來也將考驗TCX是否能維持此動能。
碳權供給方面,TCX應持續提供高品質碳權選項,例如在當前碳權把關標準下,開放更多來源與品項;碳權需求方面,也應極力維持,仰賴後續碳定價與碳交易機制逐步完善。此外,台灣碳權交易的辦法與上路也值得持續關注,以期TCX加速臺灣邁向淨零轉型進程。
接軌國際方面,TCX日前正式加入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林修銘表示,IETA與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ICAP)以及世界銀行並列全球碳市場三大研究組織,目前IETA會員逾320個以上,其中包含國際知名碳權交易所、碳權核發機構以及碳權評等機構,未來TCX將透過積極參際協會活動,接軌國際標準語評估機制,為台灣淨零轉型鋪路。
參考文獻
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https://www.tcx.com.tw/zh/index.html#about),取用時間2024年3月6日
Our Members(https://www.ieta.org/memberships/#members),取用時間2024年3月6日
本資訊來自經濟部產發署113年專案計畫,計畫名稱:113年印刷電路板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
1. TCX發展演進
2023年8月,臺灣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共同投資成立,目標係藉由建置交易平台以媒合供需,鼓勵企業減碳或碳移除行為,進一步帶動低碳甚至負碳創新產業成長及發展,共同加速臺灣淨零轉型進程。TCX未來將依據碳權的性質及對象分為三大交易板塊,包含台灣碳權交易的自願減量額度、增量抵換,以及代購國外碳權交易。除此之外也提供有關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
2023年12月,「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正式開板,象徵臺灣正式邁入碳有價時代。首批上架7個碳權專案,專案類型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前述專案案場均位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賣方則來自瑞士、英國、新加坡和臺灣。首日交易共有中鋼、台積電、玉山金、奇美及國泰金等27家企業參與,共交易88,520噸二氧化碳當量之碳權,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約4至12美元之間,充分顯示產業界對於淨零轉型的高度重視。而TCX第二批國際碳權預計於今(2024)年3月底上架,預計納入可符合蘋果供應鏈需求的自然碳匯。至於台灣碳權交易方面,TCX董事長林修銘表示:「依環境部相關法令進度而定,但目標仍維持今(2024)年,最快可能會在7月上架」。
2. TCX運作機制
TCX屬於自願性碳權市場,主要提供三項業務:台灣碳權交易、國際碳權交易以及碳諮詢與宣導服務。TCX率先啟動國際碳權交易業務,交易採用美元計價,以利未來接軌國際。同時也為保障買賣雙方交易安全,採信託帳戶交易模式,平台之編碼原則充分運用虛擬帳戶、法人統編及交易類型,能夠有效掌握碳權買賣的金流,確保雙方的權益。
在碳權使用部分,買方購入碳權後,僅能持有、註銷或移轉至買方國際碳權核發機構之帳戶,不得再於碳交所平台進行轉售。同時,購買國際自願性碳權,不可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台灣碳費。
而台灣碳權交易方面,環境部於2023年底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簡稱碳交易辦法)草案,訂出三種台灣碳權的買賣方式:定價交易、協議交易,以及拍賣。適用現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及早期的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官方核發的減量額度。買方須符合《氣候法》明訂的減量額度四項用途:抵換開發案溫室氣體增量、扣抵碳費、扣除進口產品的排碳差額(若台灣實施碳邊境管制)以及抵銷超額排放(若台灣實施總量管制)等,TCX預計於2024年中,上線第一筆台灣碳權,提供交易。
3. 觀察重點
TCX揭牌後短短4個月內即完成碳交易資訊系統的建置,並且導入具國際聲譽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認證之自願性碳權,並完成8.8萬噸的交易紀錄,效率可見一斑。首日成績固然令人驚艷,但接下來也將考驗TCX是否能維持此動能。
碳權供給方面,TCX應持續提供高品質碳權選項,例如在當前碳權把關標準下,開放更多來源與品項;碳權需求方面,也應極力維持,仰賴後續碳定價與碳交易機制逐步完善。此外,台灣碳權交易的辦法與上路也值得持續關注,以期TCX加速臺灣邁向淨零轉型進程。
接軌國際方面,TCX日前正式加入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林修銘表示,IETA與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ICAP)以及世界銀行並列全球碳市場三大研究組織,目前IETA會員逾320個以上,其中包含國際知名碳權交易所、碳權核發機構以及碳權評等機構,未來TCX將透過積極參際協會活動,接軌國際標準語評估機制,為台灣淨零轉型鋪路。
參考文獻
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https://www.tcx.com.tw/zh/index.html#about),取用時間2024年3月6日
Our Members(https://www.ieta.org/memberships/#members),取用時間2024年3月6日
本資訊來自經濟部產發署113年專案計畫,計畫名稱:113年印刷電路板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