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專區
馬來西亞國家淨零政策目標與計畫
2024/07/15
1. 馬來西亞淨零碳排目標
身為2016年巴黎協定簽署國之一,馬來西亞政府於2021年提出「MP12計畫」(12th Malaysia Plan)承諾於2050年成為碳中和國家,並於「國家自訂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中承諾2030年前將減少相較2005年45%溫室氣體排放量。
2023年7月馬來西亞宣布第一階段「國家能源轉型路徑(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Roadmap, NETR)」,預計創造龐大的投資機會,轉型路徑涵蓋能源效率、再生能源(如氫能、生質能等)、綠色運輸,以及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CCUS)等六大能源領域;同年8月底公布第二階段的「國家能源轉型路徑」,確立2050年淨零的目標與具體路徑,包括成立氫能與碳捕集中心,並預計於2050年前國內電動車占整體汽車市場超過80%。
在轉型資源的部分,馬來西亞政府也將推出國家能源轉型基金,初期將投入20億令吉(約新台幣140億)資金作為初始種子基金,以推動第二階段國家能源轉型計畫,透過該基金將促成能源轉型的發展,主要投資於電動車產業鏈、氫能,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另外,馬來西亞政府為展現轉型的決心,於2023年12月在聯邦政府下成立馬來西亞能源及水務轉型部(Minister of Energy Transition and Water Transformation)持續推動NETR計畫的實施。
2. 馬來西亞能源轉型計畫
馬來西亞2023年8月公布第二階段的「國家能源轉型路徑」,確立馬來西亞將於2050年邁向淨零目標與具體路徑,除規劃在2044年前逐步淘汰煤炭燃料,提升再生能源在發電結構中占比,並強化需求面管理,推動工業、商業、住宅和交通的能源使用效率,並且加速交通運輸的電氣化或使用生質燃料轉型。透過政策補貼、貸款優惠等措施,推動高耗能相關產業的轉型,轉型過程中也將確保能源使用安全、能源公平,以及經濟平衡發展避免成為轉型弱勢。針對馬來西亞六大能源目標整理如下:
第一領域為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預計在2040年時減少21%的用電,其中民生住宅減少15%,工業與商業用電減少22%,同時也預計在2050年前減少22%的用電,民生住宅將減少比例提高至20%,而工業與商業的節能比例微幅成長至減少23%。
第二領域為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預計在2050年達到再生能源占總發電容量70%的目標,馬來西亞政府評估目前國內太陽能還有290 GW的潛力,且有95%以上的太陽能未被開發,未來將積極擴增太陽能發電。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目前還是馬來西亞發電的主要來源,在2019年有33%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自於此,因此未來將持續降低化石燃料的比例之外,同時也不再蓋新的化石燃料電廠,逐漸將火力發電廠走入歷史。
第三領域為氫能(Hydrogen):預計在2030年前建立1個低碳氫能發電中心,並在2050年前再建置2個低碳氫能發電中心。預計在2030年至2050年之間會採用灰氫作為主要的發電方式,並在2050年後完全汰除灰氫,並以藍氫以及綠氫作為主要的發電原料,其中綠氫的生產預計透過水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的方式裂解製氫。
第四領域為生質能(Bioenergy):馬來西亞十分重視生質能的發展,包括從農業廢棄物、棕櫚油等非食品生物的利用。預計至2050年將生物精煉廠的產能提升至35億公升,並且推動生質能發電的應用,預計在2050年透過生質能和沼氣發電的電量達1.4 GW,將可減少部分溫室氣體排放,並且提高能源供應安全性與多樣性。
第五領域為綠色運輸(Green Mobility):此方面以低碳交通藍圖(Low Carbon Mobility Blueprint, LCMB)作為遵循方向,預計在2050年達到四項目標,包含提高60%的公共運輸涵蓋、提高xEV(包含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以及燃料電池車FCV)車輛的占有率達80%、提高兩輪電動車的占有率達80%,以及扶植國內電動車輛製造能力,實現90%的xEV皆為國內製造。
第六領域為碳捕獲利用及封存:馬來西亞政府將訂定CCUS相關政策,並且訂定兩個階段性目標,在2030年前設置3座CCUS中心(預計在馬來亞半島設立2座,另一座位於砂拉越),預期3座CCUS中心每年可以碳封存達1,500萬噸。在2050年前,將再開發3座CCUS中心,預計6座CCUS每年的碳封存量,可以提升至4,000~8,000萬噸。
2023年除了分階段公布NETR之外,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也於同年9月正式公布「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 NIMP)」計畫,這項計畫預計在7年內投資約950億令吉(約新台幣6,650億元),推動21項產業邁向數位化、自動化、低碳化藉此提高產業競爭力。同時也配合全球趨勢的發展,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取多企業轉向東南亞發展,以獲得安穩的經濟和具有韌性的供應鏈。
3. 觀察重點
2023年對於馬來西亞而言是啟動轉型的一年,包含國家能源轉型的計畫提出,並搭配2030年新工業藍圖計畫,企圖帶領馬來西亞產業,加深與國際社會的鏈結。馬來西亞推動的轉型目標包含提升國家經濟實力,鼓勵製造業發展高端產品增加國際競爭力,其次加快國家數位化程度,作為提高生產力或經濟成長的機會,第三是配合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最後是確保經濟發展的安全與韌性。
馬來西亞的電子製造業在東南亞地區中發展較為成熟,尤其是在封裝和半導體領域。也是臺灣PCB產業在東南亞布局的三個國家之一(另外兩個國家為泰國與越南),因此深入瞭解馬來西亞的淨零策略,以及能源轉型的目標與發展的方向,都有助於產業評估投資設廠所帶來的效益,同時由於電子製造業對於電力的依賴性相當高,倘若有更加低碳的能源可供使用,對於製造業來說無疑是減碳的利基。
因此,在全球淨零議題持續發酵,未來產品進入市場可能被收取碳關稅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產品的碳足跡已是近年趨勢。同時,又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國際品牌客戶要求增加非中國產能已成定局,為求供應鏈安全與韌性,普遍希望製造業者前往東南亞地區設廠為主。這也使得產業在評估至該國設廠時,需要兼具供應鏈移轉的可行性,以及該國能夠提供低碳製造的資源,未來可以持續關注馬來西亞的能源轉型進度,以及再生能源開發(太陽能、氫能與生質能)的達成情況,也將影響該國電力的組成是否更加多元,尤其是電廠平均每產生一度電,其碳足跡是否逐年減少,創造更有利的製造環境。
本資訊來自經濟部產發署113年專案計畫,計畫名稱:113年印刷電路板產業淨零碳排推動計畫。
參考文獻:
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Roadmap (https://ekonomi.gov.my/sites/default/files/2023-08/National%20Energy%20Transition%20Roadmap.pdf),2024年7月3日
New Industrial Master Plan (https://www.nimp2030.gov.my/),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