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CA發布新版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

2019/07/29 產業關鍵資訊類
    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發布2019年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調查彙集產業界領導廠商技術指標,透過PCB技術藍圖的發布,體現台灣PCB產業在技術的領導力及與競爭國之差距,也提供業界檢視自家技術能力與整體產業技術的差距。
    TPCA自2013年起架構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每兩年定期更新調查前瞻技術與趨勢。2019新版隨終端產品技術發展進行大幅調整,加入類載板SLP(Substrate like PCB)及COF(Chip On Film),類載板SLP從最初僅由蘋果使用後,三星、華為等手機大廠也競相使用,帶動PCB廠商投入類載板SLP生產,另外隨著三星、華為紛紛推出折疊式手機,驅動手機軟板轉向 COF基板,目前亦有愈來愈多廠商爭相投入。
    在調查台灣PCB技術藍圖過程中,並盤點台灣PCB產業技術缺口,在信賴度、5G材料、製造加工及設備需求等四大面向仍有技術瓶頸需要克服,各面向技術缺口摘要說明下表: 

面向

技術缺口說明

信賴度

電路板擔任承載眾多電子元件產品的角色,電路板如失效往往將連同電子元件一同報廢,因此在產品設計輕薄細密的要求下,電子元件整體成本愈來越高,對電路板而言,高信賴度已為技術門檻重要指標。

PCB材料

因應5G高頻高速需求,PCB材料將朝向更低介電常數(Dk)及介質損耗(Df)、低濕性以防止過度吸水、品質均一性等特性發展,以防止5G商轉後終端產品的訊號損耗,此類材料台灣自主仍有缺口,如發展得宜將可望為台灣電子材料產業的新機會。

PCB製造加工

隨著產品型態演進、材料轉換、終端應用要求、設備限制⋯仍會產生許多製造加工端之問題,若無法克服加工問題,不僅造成生產效率低落,更可能增加不良報廢品的機率。

PCB設備

隨產品微型化設計,對設備精度要求隨之提高,面對未來技術發展,高精度的修補設備、智慧製造之AI應用、與自動化程度提高,設備廠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現階段技術缺口來看,各面向多數對應到現階段5G應用,5G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前期將先啟動以基地台建置所需之硬體商機,接著為5G智慧型手機,長期則有包括汽車、工控、農業、…等各式5G應用所衍生之龐大商機。對電路板廠商而言,目前以基地台所需之天線、功率放大器、機櫃通訊背板之硬板需求為主。而2020年後5G手機帶動之相關軟板將更為可觀,電路板廠製造5G環境之高頻/高速板除了需材料支援外,製造端也需具備如散熱設計、薄板之精密細路與高阻抗匹配要求、..等製程能力,種種的技術缺口均等著廠商持續克服與精進。
      TPCA定期發布台灣電路板技術發展藍圖及歸納廠商技術發展缺口,除體現台灣PCB產業在技術的領導力,廠商亦可檢視自身技術水準拉昇至藍圖指標所欠缺之技術能力,而技術缺口更可供學術以及研究單位在規畫未來技術發展項目之重要依據,對於促進產學技術合作,提昇台灣整體電路板技術能力有其實質效益。


註: 相關完整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已發布於TPCA官網、TPCA第84期電路板季刊(2019Q2)。

TPCA會員可於知識庫下載完整藍圖  https://www.tpca.org.tw/Knowledge?mid=252&item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