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 新版出爐
2019/8/5 上午 12:00:00
        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發布2019年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調查彙集產業界領導廠商技術指標,透過PCB技術藍圖的發布,體現台灣PCB產業在技術的領導力及與競爭國之差距,也提供業界檢視自家技術能力與整體產業技術的差距。
        TPCA自2013年起架構台灣PCB產業技術發展藍圖,每兩年定期更新調查前瞻技術與趨勢,2019新版隨終端產品技術發展進行大幅調整,加入類載板SLP(Substrate like PCB)及COF(Chip On Film),類載板從最初僅由蘋果使用後,三星、華為等大廠也競相使用,帶動PCB廠商投入類載板SLP生產,另外隨著三星、華為紛紛推出折疊式手機,驅動手機軟板轉向COF基板,目前亦有愈來愈多廠商爭相投入。
        此次TPCA在調查台灣PCB技術藍圖過程中,並盤點台灣PCB產業技術缺口,在信賴度、5G材料、製造加工及設備需求等四大面向仍有技術瓶頸需要克服。

 

面向

技術缺口說明

信賴度

電路板擔任承載眾多電子元件產品的角色,電路板如失效往往將連同電子元件一同報廢,因此在產品設計輕薄細密的要求下,電子元件整體成本愈來越高,對電路板而言,高信賴度已為技術門檻重要指標。

PCB材料

因應5G高頻高速需求,PCB材料將朝向更低介電常數(Dk)及介質損耗(Df)、低濕性以防止過度吸水、品質均一性等特性發展,以防止5G商轉後終端產品的訊號損耗,此類材料台灣自主仍有缺口,如發展得宜將可望為台灣電子材料產業的新機會。

PCB製造加工

隨著產品型態演進、材料轉換、終端應用要求、設備限制⋯仍會產生許多製造加工端之問題,若無法克服加工問題,不僅造成生產效率低落,更可能增加不良報廢品的機率。

PCB設備

隨產品微型化設計,對設備精度要求隨之提高,面對未來技術發展,高精度的修補設備、智慧製造之AI應用、與自動化程度提高,設備廠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新聞來源:TPCA、工商時報)

完整藍圖請上知識庫下載(TPCA 會員登入後即可下載) :
https://www.tpca.org.tw/Knowledge/Detail?id=316&itemid=8&mid=252#
藍圖海報購買 請上TPCA書籍銷售 https://www.tpca.org.tw/Product?mid=253&itemid=10